您当前的位置 :环球传媒网>商业 > 正文
“双碳”终结原油?油价“七连涨”何时是个头?
2022-03-23 11:27:58 来源:前瞻网 编辑:

3月17日深夜,全国人民喜迎油价“七连涨”。

新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,92号汽油、95号汽油及0号柴油每升上调0.59元、0.62元、0.61元。

迈开大步一路狂奔,95号汽油均价终于超过9元,国内油价正式进入“9元时代。

车主都懵了,2年之前油价还是负的,加油没有倒贴也就罢了,怎么这么点时间,油价就上天了?

一觉醒来,朋友圈愁云惨淡,豆瓣骂声不绝,微博哭天喊地,人均年薪百万的知乎er也怨声渐起,只有段子手们依然尽职尽责,潜心创作,用车主们的痛苦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十足的欢乐。

而对广大车主们来说,烦恼的问题远比被拿来取乐要多。

比如说,油价上涨,到此为止了吗?“9元时代”是不是这轮上涨的终结,会不会直奔“10元时代”,乃至11、12元就去了?

再往远了看,到底要到什么时候,才能彻底摆脱油价带来的提心吊胆,即便晚上10点堵在加班回家的路上,也能安心地聆听发动机空转的声音呢?

对这个问题,历史或许会给我们答案。

供求决定趋势

从过去数十年来看,油价经历着一种稳定的“事件驱动型”波动。

本次事件同样如此。

3月8日,美英政府联合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。

这一行动具有典型的“搅X棍”特征——虽然他们都不怎么买俄罗斯原油,但通过释放强烈信号,成功搞乱了市场。

包括壳牌、英国石油(BP)和埃克森美孚在内的全球石油巨头,都在为彻底结束俄罗斯业务做打算。且不说有时间风险的期货市场,连钱货两清的现货原油市场,买方或许是因为担心受到“连坐”,已经开始拒收俄罗斯海运原油。

不过,如果以为冲突就能解释一切,未免太过简单。

假如我们跳出3月这波油价暴涨,将眼光投向更长远的时间,就会发现,实际上从2020年的“负油价”之后,油价就已经走出了一波长达2年的上涨行情。

归根结底,原油作为一种商品,决定价格的还是供求,和小吃摊上的煎饼、猪脚饭里的猪脚、方便面里的酸菜并没有什么不同。

短周期的价格波动由短周期的供求决定,长周期的价格趋势由长周期的供求决定。冲突事件,只是在影响供求的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引爆的导火索。

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中,需求又是占主导的。

原因很简单——原油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,其中涉及到数十个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环节。从开采到分馏再到裂化焦化,任一一个环节,任一一台设备的开启、关停,都涉及到千百万资金投入,真正的“机器一响,黄金万两”。

因此,原油生产是相对稳定的,供给往往会滞后于需求变化。只有需求变化了,推动价格跌或涨到一定程度,原油生产商才有动力减少或增加生产设备。

事实上,原油行业专家Salman Ghouri在2020年油价低迷时发表的文章,就已经从这方面算到了这波上涨。

他在文章中写道:

“疫情严重影响了收入、利润和现金流。大多数大型石油公司已经出现了巨大损失。例如,西方石油公司净亏损22亿美元,BP第一季度净亏损44亿美元,埃克森美孚第一季度预计亏损6.1亿美元,并宣布将 2020 年的资本支出削减 30%。”

“2014年至2016年持续走低的油价导致上游投资不足,原油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减少。例如,上游投资从2014年的10790亿美元暴跌至2015年的9000亿美元,然后进一步降至2016年的5830亿美元。”

“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可用于未来勘探和生产投资的资源将减少,影响了公司投资未来项目的能力。”

“一旦需求恢复正常,勘探和生产投资的减少将导致未来供应紧张。”

全球从未在如此短时间内经历一轮衰退-复苏的周期,这对原油价格会造成巨大冲击。

很不幸,被他“算”准了。

全球经济在“后疫情时代“迎来了快速复苏,原油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低谷时期的供应量,导致价格飙升。

从这个角度出发,油价可能要在当前的高位徘徊一定时间。

根据摩根大通分析师的预计,油价必须在120美元/桶以上的水平“坚持几个月”,才能刺激原油行业原本砍掉的产能重新开机,让全球供需重新平衡。

甚至于,如果俄罗斯原油被市场持续排斥1整年,而其他供应方又没跟上,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在2022年末达到每桶185美元。

从短期来看,可能还要再苦一苦广大车主们了。

要强调一下,是短期。

“双碳”终结原油?

在未来更长的周期,全球追逐“碳中和”目标的举措,必然将给原油需求造成重大影响。

2020年9月,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,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。

随后,2020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”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;2021年3月,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,大力发展新能源。

短时间内3次强调,足见国家对这件事的重视。

而在全世界范围内,不仅是中国,全球变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然成为共识。要碳还是要命,这个选择非常简单。

自从2015年《巴黎气候协定》签署以来,全球各国相继出台政策及行政命令,提出碳中和目标,目标日期基本在2050年左右。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格局的构建,全球能源产业将有重大转变。

“碳中和”,首先要“中和”掉的,自然就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含碳化石能源,改成光伏、风电、水电等清洁新能源。

当然,目前化石能源的应用存在无法替代的领域,比如石油化工。烯烃及下游、芳烃及下游,仍将持续为社会民生提供最基本的大宗材料,如塑料、化纤、聚酯、涂料等;其它成千上万种的石油基材料和产品,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离不开石油。

石油化工技术本质上就是碳氢化合物的加工技术,可以说石油化工自从发明发展以来,这里面的“碳”就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保持美好生活的基础产业,不可或缺。

不过就当前全球原油消费结构来看,石油化工产业只占到16.2%。

另一边,包括道路、铁路、海运、空运在内的交通运输,以及发电,占比达到61.4%,这些领域的原油消费都是可以替代的。

还有占比超过20%的商用、住宅、农业以及其他产业,原油也可以被部分替代。

仅以这个数据看,未来全世界对原油的需求,也仅为今天的16.2%,简直是暴跌中的暴跌了。当然,既然交通运输的原油消费被取代了,也就不需要担心油价的问题了。

可以说,新能源发展得怎么样,直接决定了原油的未来。

那又是什么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呢?答案是储能。

当前的使用条件下,电基本是即发即用,即从电厂发出来的电,经过电网传输到用户,用电器直接使用,经过的是源-网-荷三大环节,中间没有存储的环境。

然而,主流新能源中,水电虽然稳定,但周期长,对地理条件要求高,甚至有可能对地质环境有影响,现在虽然依然是新能源支柱,但未来不好说。

其他的几种能源,由于风的间歇性的特点,风力发电输出的电能也具有间歇性;阳光与气候、季节、区域强烈相关,甚至一日内的变化也极度明显,导致光伏发电具有极强的随机性。这些电接入后便会对电网产生冲击,带来潜在不安全因素。

因此,储能技术至关重要。

所谓储能,通俗地理解,就是把暂时多余的电以某种形式存起来,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,就像一个大号的充电宝。例如晚上风大,但是用电的人少,就把晚上的风电储存起来,白天再释放进电网。

通过在风光电站配置储能,将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电量存储后再移至其他时段进行并网,不仅可以对随机性、闯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进行平滑控制,满足并网要求,而且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,中国能源网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弃风弃光率为4%和2%,仍有改善空间。

此外,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布局发电侧储能市场,2020-2021年我国已有不少省份出台了新能源配储相关政策文件,规划年限在3-10年间。

然而,目前的储能方式,无论是机械储能、电磁储能、电化学储能亦或是热储能、化学储能,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。

例如机械储能中的抽水蓄能方式,虽然技术成熟、存储成本低,还有着长达80年甚至100年的使用寿命,但是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地理限制,要求在有一定高差的地方修建2座水库。且在高度差有限的条件下,抽水蓄能电站所能达到的能量密度很为有限。

此外,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资成本很高,回报周期很长,通常需要30年以上的回报周期,有些甚至根本不能盈利。

而在电磁储能中,无论是超级电容器还是超导储能,都具有充放电快,调用灵活的优点,但也都有能量密度低、存在自放电损耗的缺点。

目前最为火热的储能领域是电化学储能,其中又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、锰酸锂、镍酸锂、三元材料、磷酸铁锂等。

电池储能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,占地面积小并且对其可能位于的地理位置没有任何限制。但目前大部分锂电池依旧在充放电循环次数、使用寿命、材料回收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存在问题。

关键词: 双碳终结原油 油价七连涨 终结原油 新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

相关阅读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环球传媒网"或电头为"环球传媒网"的稿件,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环球传媒网",并保留"环球传媒网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