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点!守护可可西里丨离开的那天,血氧55%!
2025-08-26 12:20:36 来源:新华网 编辑:

大家依次将手指伸进检测仪器中,小小的屏幕上一个个数字清晰地浮动着:82%、78%、71%、68%……按照医学常识,一般血氧饱和度低于90%时,需要尽快就医。可能是身体早已习惯了胸闷气喘、疼痛炸裂的状态,也有可能是即将返程的松弛感“加持”,让远没有达到“正常”指标的同事们,并没有多惊讶和慌张。

“小郭,你也测测。”不知谁笑着说了一句。“我不测了,我害怕。”我一边往屋外走,一边回应。作为这一路上高反最强烈的记者,我着实有些害怕面对自己的血氧数据。忐忑地把手伸进去后,小小的血氧仪给了我这辈子可能都难以再“跌破”的数字:55%——离开可可西里的这一天,我的血氧饱和度是55%。

“我们从来不测血氧,测了反而让自己多想,不如不测。”可可西里管理处执法监督科科长秋培扎西一边说,一边从屋里走出来,给我递来了吸氧的仪器。

巡山队员詹江龙看了看我,带着与这55%似曾相识的眼神。在我的追问下,詹江龙打开了话匣子,讲述了他作为首批巡山队员,经历的一次血氧骤降的故事。

巡山队员在可可西里卓乃湖附近巡护。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

那是他第一次在卓乃湖执行任务,当时还是盗猎高发期。在巡护过程中,他突然高烧不退、血氧骤降,偏偏车辆又在积雪中陷住,通讯也陷入盲区。“我独自在雪地里挖了整整五天,靠雪水维持体力。”詹江龙说,自己也没有想到最终能脱困,有时候,生命比我们想象得要坚韧得多。

听完詹江龙的故事,我不禁又猛地吸了两口氧气。不多久后,大家一起登上了返程的车辆,耳边的风声很大,我的意识依然有些模糊,靠在车窗上,努力把窗外这片土地的颜色印在自己的脑海里。

可可西里卓乃湖腹地,一场大雪过后。新华社记者 郭依格 摄

数个小时前,刚经历过一场大雪的可可西里,如今已脱下了银装素裹的大衣,乌云也消散殆尽,湛蓝的天空和触手可及的云团,仿佛要把渺小的我们包裹进这漫无边际的油画中。

一路上,头痛让我几乎没怎么说话,车上也很安静。坐在副驾的秋培扎西时不时回头看我一眼:“妹子,再坚持一会啊!海拔马上下来了。”司机透过后视镜观察着我,每次驶过坑洼,他都会小心翼翼地刹车缓冲。

抬头望向远处,依稀望见几只藏羚羊冲破雪原而来,阳光勾勒出“高原精灵”矫健的身影。有那么一瞬间,我感到沉重的身体也变得轻盈。

靠在车窗上,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:你为什么要去可可西里?此刻的我,仿佛有了答案:生命总是充满韧性与希望,在可可西里,人与自然的生命之间,有一份不言而喻的守护,有一种相互激发的启迪,留下了一个个挑战血氧极限的故事。

策划:钱彤

统筹:常爱玲、陈凯、令伟家

制作:于卫亚、史卫燕、焦旭锋

文字记者:郭依格

视频记者:郭依格、刘思录、邓寒思、杜笑微

关键词: 可可西里 藏羚羊

相关阅读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或电头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稿件,均为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,并保留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电头。